党团工作
专题模块

 当前位置:首页>>党的建设>>野外临时党小组概况-四支部

中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党委矿调中心党支部

西藏阿里地区矿调、区调项目野外临时党小组工作纪实

根据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党小组建在项目上,西藏阿里地区矿调、区调项目在野外建立了临时党小组。党小组在野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西藏艰难的自然环境下,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一、西藏阿里地区野外临时党小组职责

组长职责:担任项目负责人,统筹规划项目的整体运行和具体实施,协调外部环境,管理项目野外安全生产工作,作好野外团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调动项目成员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创造性,凝聚野外一线成员的战斗力、发挥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野外党小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设等,以实际行动激励全体工作人员的斗志。

副组长职责: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落实项目的野外安排部署,监督项目野外质量,落实野外安全生产工作,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到基层,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组员职责:担任项目图幅负责人,调动项目各小组成员积极性,完成野外任务,攻关项目技术难点,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吃苦在先、冲锋在前的责任意识。

二、西藏阿里地区野外党组织生活记录

藏北阿里地区属羌塘高原湖盆区,地貌类型以高山、极高山为主,平均海拔在4500-5000m;气候恶劣、高海拔、极易缺氧、人烟稀少,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西藏阿里地区矿调、区调项目团队常年在高海拔、高原区开展工作。

该项目团队由21名项目成员组成,其中,在职党员有7名,流动党员1名。出队前中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第四党支部成立了西藏阿里地区矿调、区调项目野外临时党小组,其中李威为组长,张伟、吴建亮为副组长。于2016615日从成都浩浩荡荡出发,628日在野外工作区建起了“帐篷之家”—野外临时党小组。在前期准备、野外踏勘等工作后,73日,正式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620日,在项目组到达工作区之前,在拉萨,野外临时党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党小组会议,党小组组长李威,开展了野外党小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详细传达了院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强调了在藏北艰苦险恶的自然条件下,完成野外项目任务时,要增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项目制定的各项安全规程,确保野外工作圆满到位。

野外临时党小组在拉萨召开“两学一做”座谈及安全培训会



7月15日、81日,野外临时党小组先后在帐篷基地,召开了第二、三次党小组会议,组长李威强调了野外工作开展中党员要以身作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团队战斗力。指出了一个项目的开展也就3-4年,而一个团队的合作是长期协作配合的结果,因此,团队的建设、团队的文化十分必要。另外,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野外临时党小组在基地召开座谈及安全教育会

为加强基层野外临时党小组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920日—22日,中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党委冯健党委书记、阚泽忠副院长、王显锋副总工程师、王承跃主任等组成的野外慰问检查组,不远千里,奔赴藏北阿里地区矿调、区调项目组,开展野外临时党小组调研、慰问及野外现场检查工作等。



检查组在丁则基地召开“两学一做”暨野外临时党小组建设座谈会

检查组在赛登南矿区野外现场

检查组在江玛南矿区野外现场

全体成员与检查组在丁则基地合影

检查组首先在野外项目临时驻地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野外党小组建设座谈会。在听取项目技术工作和临时党小组工作情况汇报后,检查组赶赴江玛、赛登南、江玛南、丁则等四个矿区野外现场,亲身体会藏北野外一线工作条件的艰苦,在加强交流,促进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基层野外党小组的建设。

三、野外工作纪实

(一)野外艰辛生活纪实

在野外期间,由于处于无人区,前期阶段仅能扎营住帐篷,成为项目团队的“帐篷之家”,也是野外临时党小组的基地。

 搭建临时基地

 “帐篷之家”—野外临时党小组建成

五星红旗在藏北飘扬

由于藏北是高海拔高原盐湖区,植被稀疏,水源多为盐湖,严重缺乏淡水,为了解决项目团队的日常用水问题,项目组临时在驻地旁挖了一口井,说是井,其实就是一个2-3米的深坑,用来蓄水。在挖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挖井”过程

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野外应急事件纪实

1、高原反应急救

2016年628日,项目组一名驾驶员出现强烈高原反应,项目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野外临时党小组副组长张伟同志带队立马连夜将驾驶员送往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为双侧肺水肿,张伟同志立即请求住院治疗,并陪同了三天三夜,通过及时抢救,驾驶员身体已无大碍,但已确定无法在高原工作。

2、洪水应急响应

2016年717日,项目组野外基地突然下冰雹,旁边的干沟在狂风暴雨后,突然涨满了水,洪水泛滥,几乎要蔓延到基地的平台,威胁着野外驻地帐篷的安全。野外临时党小组立即决定按照紧急预案的程序,积极组织自救:党小组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冲在最前线,提醒大家不要慌乱,互相帮忙,撤离宿舍;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切断发电机电源,将仓库中的汽(柴)油桶以及相关生产设备搬离到安全地带。

肆虐的洪水

各应急项目组人员接受野外临时党小组的统一指挥,按照各自岗位职责采取措施,开展自救工作。党小组成员开展现场的清点、人员的疏散等工作,并指引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区,经清点设备物资无损失,无人失踪。野外临时党小组组长作好事故现场指挥、设备物资抢救、人员的安抚等工作,安排恢复项目的正常工作秩序。

大水无情,人有情,在项目团队协作下,在野外临时党小组的领导下,终于克服了洪水的肆虐,确保了设备物资的完好无损,保证了人员的安全。

(三)野外技术工作纪实

矿调、区调项目的野外地质工作,是体力与脑力并存的野外实战工作,尤其在藏北高原,极度缺氧的恶劣环境。项目团队成员近几年一直常年在藏北高原一线野外工作,他们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正值中青当打之年,是单位的中坚骨干力量,也是家庭的顶梁柱,但是,不管环境有多么恶劣,他们仍坚持着用脚步在藏北高原丈量着自己的青春。

高海拔爬山举步维艰

冒着狂风雹雨继续工作

坡陡路险仍无所畏惧

任凭山险陡峭仍无法阻拦我们前进的步伐

四、野外工作进展与成果

西藏阿里地区矿调、区调项目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公开招投标项目,所属二级项目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资源基地调查。

在西藏阿里地区野外临时党小组的领导下,通过项目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野外各项区、矿调地质工作,新发现了赛登铜矿、赛登南铜金矿、江玛铜金矿、江玛南铜银矿等4处矿点。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域成矿作用与火山管道—斑(玢)岩—构造等关系密切,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管道相—斑岩(玢)型铜金多金属矿的潜力,具有形成中—大型铜金、银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为该区后续部署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江玛南铜银矿区照片


赛登南铜金矿区远景照片

李威  供稿)




 友 情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