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模块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坚守初心 在平凡中寻求"不凡" 记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金罗盘奖"获得者王猛

坚守初心 在平凡中寻求"不凡"

—记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金罗盘奖"获得者王猛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揭晓。我院高级工程师王猛同志位列其中,荣获该奖项。

“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为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人事司共同发起并设立。旨在鼓励野外一线青年地质工作者立足基层,扎根野外,求真务实,恪守奋发进取,勇闯一流的科学精神,促进更多野外优秀青年地质人才脱颖而出。

王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地球物理勘查及遥感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个人。

王猛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生产、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在遥感技术服务于地质灾害的应用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参与了“5.12”汶川地震、四川雅安“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宜宾长宁“6.17”地震、“6.24”新磨村高速远程滑坡应急解译、金沙江白格滑坡等重特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并完成部()、局级生产、科研项目(课题)64,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完成38项,主研人员参与项目2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14篇;SCI收录2篇,EI收录6篇,核心收录24篇)。参与专著编写4部和编制规范1部。获得部(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局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王猛及其团队利用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汶川地震灾区应急图像处理及地质灾害遥感解译,首次提出了汶川地震灾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规模的遥感划分标准;对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动态变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高位泥石流判识标准;对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利用RSGPSGIS“3S”技术,通过岷江流域汶川县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澜沧江德钦-兰坪段灾害地质遥感解译、新疆南疆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等项目建立了1:5万、1:1万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遥感工作方法。采用InSAR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开展了西部高山、极高山区重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研究,并在西南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遥感综合调查评价、西藏高山极高山区高位冰崩、滑坡、崩塌灾害光学遥感识别、金沙江流域白格-石鼓段地质灾害遥感动态调查等项目进行了验证和进一步提升。

(王猛:图上右二)

目前,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2人(秦宇龙 王猛)。获得该项奖励,既是对他们在艰苦的野外工作条件下,创造了高水平的野外地质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广大野外一线地质队员“立足基层,扎根野外,奋发进取”优良作风的认可。

 友 情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