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调文化
专题模块

 当前位置:首页>>地调风采>>省地调院大力实施“地质+农业农村”战略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见成效

省地调院大力实施“地质+农业农村”战略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见成效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名单,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协助屏山县政府申报的龙华镇天然富硒土地榜上有名,这也是四川省第一个获得认证的天然富硒地块。



从发现屏山县富硒土地资源到认证、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省地调院始终坚持实施“地质+农业农村”战略,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见成效。

摸底调查 为富硒土地亮明“身份”

2013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屏山县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查明屏山县有绿色耕地6万余亩,富硒土地36万余亩,发现富硒水稻、玉米、黄豆、水果、竹产品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第一次揭示了屏山县富硒土地的神秘面纱。

富硒土地资源发现后,屏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2018年与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了“一纺二硒三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根据屏山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需求,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前期调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全县富硒耕地大比例尺补充调查评价工作,完成屏山县富硒足硒农用地土壤调查面积7万余亩,采集土壤样品2346件,经过实验分析后,摸清了全县富硒土地资源家底。

野外调查样品采集

2020年,受屏山县政府委托,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龙华镇中更村、翻身村、鱼孔村中符合《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D2019-10)》要求的地块向中国地质学会申报了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证。20218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屏山县首批申报成功的天然富硒土地地块面积达7533亩,土地硒平均含量达0.53mg/kg

天然富硒土地评审对土地面积、硒平均含量等做了专业评定,真正为富硒土地亮明了“身份”,进而为屏山县天然富硒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挥优势 推动地质成果转换应用

发现优势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形势下地质工作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

富硒水稻种植试验及野外调查

富硒水稻开发试验示范基地

在多年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牢固树立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的理念,积极推动地质成果转换应用,先后开展了四川名茶,屏山魔芋,广安岳池黄龙贡米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与产地环境的科学调查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助农培训

为加快推动成果转化应用,院技术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把脉春耕生产,为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让科技在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支撑作用。从去年僰王山镇水泸坝村建立的60亩核心区的成效来看,平均每亩产值4308元,比普通大米每亩增收2441元。

2020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前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屏山县“川南后花园”和“川南旅游环线重要节点”的总体定位,围绕“创业屏山、科教屏山、生态屏山、宜居屏山”发展目标,依托屏山县优越的生态本底,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极具特色的富硒土地资源以及川滇渝旅游金三角核心地带的区位条件,坚持“以硒兴城、以硒拓农、以硒助产、以硒强绿、以硒促旅”发展思路,突出“生态、绿色、富硒”特点,编制了《屏山县2020-2025年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努力为屏山县构建“1122”富硒产业空间总体布局,打造“中国硒望之城”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屏山县富硒产业“1122”空间布局图(屏山县农业农村局)

地质+农业农村 未来发展可期

如何发挥地质工作作用,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一直在探索。

今年8月,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院长赵春、总工秦宇龙一行前往屏山县,就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如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屏山县政府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深度合作的方向。

下一步,双方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等,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大力发展富硒产业、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地质科技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会商屏山县富硒产业发展问题

未来,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将持续发挥地质工作作用,结合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找准“地质+农业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在特色富硒农产品资源调査与监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与修复、土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共建及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地质力量。

 友 情 链 接